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家族崛起:从当爷爷开始

第六十六章溃兵

  周兰并没有在河滩处停留太久,等书吏记下杨正山的功劳之后,便匆匆带人离去了。

  

  
中午休息了片刻,杨正山也带着队伍继续前行,直至次日上午他们才找到大军营地,将粮草运到了镇标左营的营地。

  

  
回到营地之后,杨正山先是将粮草交付给赵远,又将胡骑的首级交给了营地内的书吏,到时候他们会统计上报给主将大营,等战争结束后,再论功行赏。

  

  
至于战利品,银子杨正山自己收起来了,战马和兵甲之类的也全部交给了赵远,没办法,这些战利品他是不可能带走的。

  

  
或许战争结束之后,论功行赏的时候周兰能多赏他一些银钱,毕竟那么多战马,价值也算是不菲。

  

  
将所有的事情处理完,杨正山本想好好休息两天,可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他再次收到了回重山关运粮的命令。

  

  
这次给他下命令的不是周兰,而是来自主将大营。

  

  
虽然现在有镇标左右两营扫除袭扰粮道的胡骑,但是之前大军折损的辎重队太多,损失的粮草太多,主将大营不得不将各营的辎重队全部集中在一起,一同回重山关运粮。

  

  
就这样,杨正山成为了专职的运粮官,再次带着队伍前往重山关。

  

  
承平二十三年,七月中旬。

  

  
杨正山领着队伍再次来到了他们抵挡胡骑袭击的河滩。

  

  
长长的粮队宛如长龙一般,沿着河滩缓缓前行,原本平缓的河滩此时被车辙压出了一条路。

  

  
这已经是杨正山第四次回重山关运粮了,除了第一次遇到胡骑的袭击之外,之后几次都还算平安。

  

  
虽然胡骑依然还在骚扰粮道,但有镇标左右两营的守护,胡骑不敢像之前那般肆无忌惮的袭击粮队。

  

  
只是这天气越来越热了,运粮的将士和民夫越来越辛苦。

  

  
烈日高悬。

  

  
杨正山骑在红云背上,汗水止不住的流下。

  

  
古人有一点不好,那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连理发都不行。

  

  
又长又厚的头发压在头顶,就好像戴了一顶棉帽子一样,热的难受。

  

  
而且杨正山的胡须已经有三寸长了,以前原身身体虚弱,稀疏的胡须只有寸许,可自从杨正山开始饮用灵泉水之后,他的头发和胡须都长的非常快。

  

  
花白的头发和胡须变得乌黑浓密,虽然这让他看起来年轻了一些,但头发长,胡须长的烦恼也随之而来。

  

  
此时他真想理个大光头,让自己凉爽一些。

  

  
呼~~

  

  
重重的吐出一口热气,杨正山蔫蔫的看着波光粼粼的河水。

  

  
也不知道这场战争什么时候能打完。

  

  
大军已经包围复山城半个月了,每日都在紧锣密鼓的攻城,可是到现在他们还是没有攻下复山城。

  

  
古代攻城太难了,特别是攻打城墙很高的城池,那更是艰难无比。

  

  
说是用人命去填也不为过。

  

  
就在他回想着当时看到的攻城的场景时,他眸中的瞳孔猛地一缩。

  

  
“得胜,多久没有下雨了?”

  

  
跟在他身边的赵得胜抬头看了看万里晴空,有气无力的说道:“上个月好像下了一场小雨!”

  

  
杨正山双眸微眯,望着松原河的河面。

  

  
上個月的确下了一场小雨,不过那场小雨连地皮都没有打湿。

  

  
也就是说从他们出关以来,关外就没有正儿八经的下过一场雨。

  

  
他们出关多久了?

  

  
差不多有一个半月了!

  

  
按理说六七月份应该是关外雨水最多的时候,可是这一个半月几乎没有下过雨。

  

  
这松原河的河水都少了很多,河岸的浅滩居然全部干枯了,原本不知深浅的河水,现在居然可以看到河底了。

  

  
去年关外就是数月没有下雨,逼得胡族不得不入关劫掠。

  

  
今年!

  

  
杨正山面色有些沉重。

  

  
如果真如他所想,那这一战怕是不会那么容易结束。

  

  
战争已经让东海胡族无法进行正常生产,若是再面临旱灾,东海胡族必然会被逼上绝路。

  

  
东海胡族会畏惧吗?

  

  
不会!

  

  
一旦他们要饿死了,他们只有一条路可选,那就是入关劫掠。

  

  
哪怕是复山城被攻破,东海胡族的主力被消灭,残余的力量依然会选择入关劫掠。

  

  
天灾人祸,将会接踵而来。

  

  
就是不知道关内有没有下雨,如果关内也不下雨,那灾祸可能会更大。

  

  
想到这里,杨正山心中又涌现出强烈的不安感。

  

  
喵的!

  

  
他似乎知道自己的不安来自哪里了!

  

  
天灾!

  

  
比战争更可怕的天灾。

  

  
他浑身僵硬的坐在马背上,目光呆滞的望着松原河。

  

  
若是关内大旱?

  

  
那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?

  

  
杨正山无法预测,也难以预测。

  

  
想想重山镇的八百里屯堡,想想安宁县杨家村的百姓。

  

  
杨正山猛地打了一激灵。

  

  
“不至于!不至于!”

  

  
“哪怕是大旱一年,他们应该也能扛过去!”

  

  
他嘴里低声喃喃着。

  

  
而就在这时,一道凄厉的喊叫声传来。

  

  
“报~”

  

  
杨正山猛地抬头望去,只见杨勤武骑马从前方干枯的河滩上飞奔而来。

  

  
一人一骑,尘土飞扬,都掩饰不住他眼中的慌乱。

  

  
杨勤武是杨正山身边十个杨氏子弟中辈分最低,年龄最小的。

  

  
他今年才十五岁,要叫杨正山一声太爷爷。

  

  
不过杨正山很看好这个小子,这小子不但在武道上有着不错的天赋,而且他的脑袋瓜子也极其灵活。

  

  
自他们进入临关堡,杨勤武虽然年纪小,但杨正山依然让他担任小旗官,而他做的也一点不差。

  

  
今日应该是杨勤武这小子在前面充当斥候,他这样慌乱的跑回来,难道前面有胡骑?

  

  
杨正山的心不由得紧了一下。

  

  
“怎么了?”

  

  
“大人,不好了,营地被胡骑袭击了!”杨勤武气喘的说道。

  

  
“什么?”

  

  
杨正山的脑子有点麻。

  

  
“大营被胡骑袭击了,现在大营内已经乱成了一团!”杨勤武再次说道。

  

  
“你是怎么知道的?”杨正山朝着北方望去。

  

  
此时他们距离大营还有近百里,就算是杨勤武在前面探查,也应该探查不到大营的情况才对。

  

  
“有溃兵!”杨勤武那略显稚嫩的脸庞上尽是惊慌之色。

  

  
杨正山深吸一口气,来不及多想,驱马朝着前面飞驰而去。

  

  
前行两三里,他果然看到了一群丢盔卸甲的士卒仓惶而来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