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家族崛起:从当爷爷开始

第三百二十三章辽东的特产

  进入十月下旬后,辽东地区的气温下降的很厉害,短短几天的时间,气温就降到了零度以下。

  

  
不过寒冷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到腾龙卫的发展。

  

  
将士们的训练依然在继续,无论是普通兵丁,还是营兵和水师,都没有停下训练。

  

  
当然,也有一些事情受到了气温的影响,比如盐场,气温降低,盐场进入了封场期,要等到明年三月份才能再次开场晒盐。

  

  
虽然这样会致使盐场四五个月无法晒盐,但是之前两个月,盐场的产量已经提上去了,短短两个月,盐场就产出了上百万斤食盐,足以支撑靖安府所有百姓消耗一年的。

  

  
除了盐场外,工程队也受到了影响,不过城内的修建任务基本已经完成,剩下的还有一些木工活,倒是不受气温影响。

  

  
而修路的任务也就放在了明年进行,衙门要在年前做好腾龙卫整体的道路规划。

  

  
按照杨正山的要求,腾龙卫辖内要修建四条官道,分别通往靖安府、庆华府、辽安府以及码头,这四条道路会按照官道的要求进行修建。

  

  
除此之外,杨正山还准备将通往千户所,百户所和屯堡的道路全部翻修一下。

  

  
不求每一条路都宽阔,但求每一条路能平坦,雨天不会泥泞。

  

  
要想富,先修路。

  

  
修路是最实用的建设。

  

  
除了修路之外,杨正山还准备进行扫盲。

  

  
将士们训练其实包含读书识字的,不过普通兵丁只是简单的认字,大多数兵丁在基础训练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,也就是能学会几十個简单的字而已。

  

  
而对于营兵,则要求能够熟练诵读和书写日常用字。

  

  
以前在安源城的时候,杨正山也是这样要求的,守备营的将士都是识字的,卫所的兵丁也有不少是认字的。

  

  
如今在腾龙卫,杨正山同样会如此做。

  

  
他无法保证每一个兵丁都能熟读和书写日常用字,但他会埋下种子,只要有心,军户子弟也能读书认字。

  

  
新来的军户中有不少读书认字的人,可以充当老师的角色。

  

  
杨正山要求每个百户所都要有一家学堂,八岁至十二岁的孩子必须入学堂读书。

  

  
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,一个百户所也就是一百户军户,八到十二岁的孩子顶多也就百余人。

  

  
两间教室,两个老师就足够了。

  

  
腾龙卫内总计也不过二百多个百户所,只需要找五百多个识字的人就足够了。

  

  
杨正山只是扫盲,又不是让他们参加科举,卫所学堂只是教人识字而已,不需要多厉害的老师。

  

  
这些老师的束脩全部由衙门统一发放,就按照营兵的粮饷和饷银标准给就行,不需要给的太高。

  

  
修炼和学堂是明年的任务,不过衙门要在年前做好准备才行。

  

  
除了这两项事情之外,明年还有两件事情需要办,第一就是海贸,第二则是卫城招商。

  

  
十一月初,罗裳带着罗真再次来到了腾龙卫。

  

  
衙门茶室中,杨正山看着越来越成熟的罗真,温和问道:“安源城那边怎么样,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?”

  

  
罗真为杨正山和罗裳斟上茶水,笑道:“几位大人对我们罗家都很照顾,没有人会找我们的麻烦!”

  

  
杨正山虽然离开了安源城,但是安源知州还是林守德,兵备道还是许进,最重要的是守备是韩承。

  

  
这三人就是安源城职位最高的官员,有他们在,谁又敢找罗家的麻烦?

  

  
“重山关呢?”杨正山又看向罗裳。

  

  
罗裳斟酌了一下,才说道:“重山关最近的变化很大,计总兵上任之后,拉拢不少商贾,虽然没有针对我们,但我们也很难再重山镇继续扩张了!”

  

  
杨正山微微颔首,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

  

  
梁储回京之后,计非语就升任重山镇总兵,今年上半年计非语估计在忙着收权和复州的事情,下半年才插手重山镇的商贾之事。

  

  
重山镇的商业环境是典型的军事经济,一切商业活动几乎都是围绕着军事进行,特别是开放复州上,更是以总兵府和北路参将幕府为主。

  

  
其实重山镇如今有很多发展的机会,比如马场和种地。

  

  
马场无需多说,重山镇得到了大片的草场,以后重山镇必然会成为大荣最重要的养马地。

  

  
而种地,其他的先不说,单单是复州城,也就是以前的复山城周围就有大量的肥沃的土地。

  

  
东海胡族不善耕种,只能任由这些肥沃的土地长草,可现在复州已经是重山镇的一部分,除了卫所占地外,依然可以开垦出不少肥沃的农田。

  

  
现在去北地无论是建马场还是垦荒,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
  

  
不过想做这些必须有关系才行,罗家小打小闹无所谓,可若是想要扩大规模,那就不行了。

  

  
毕竟杨正山已经离开了重山镇,梁储和周兰也已经离开了。

  

  
虽然杨正山在重山镇还有很多人脉关系,但也无法再支持罗家继续扩张。

  

  
“重山镇的生意就这样吧,接下来你们罗家的重心要放在腾龙卫。”杨正山随意的说道。

  

  
重山镇的机会多,可腾龙卫的机会更多。

  

  
盐场和海贸可要比马场和垦荒赚钱多了。

  

  
而如今罗家不但拥有腾龙卫盐场的份额,还在郑晓手中拿到了宁远府、庆华府的盐引。

  

  
掌握了三府之地的食盐买卖,罗裳现在也看不上马场和垦荒。

  

  
“大人需要我们做什么?”罗裳问道。

  

  
杨正山朝着旁边的亲随招招手,亲随立即将一张卫城的布局图搬了过来。

  

  
“这是目前城内的情况,城内可分为四个区域,分别官衙区,集市区,住宅区和商业区!”

  

  
“官衙区无需多说,主要是给衙门和官员们办公和居住的区域!”

  

  
“集市区,则是为卫城周边的军户准备的,明年我们会鼓励他们进城来摆摊买东西,无论是瓜果蔬菜,干货草药,还是手工艺品,等等,只要有人买,他们就可以来买。集市区有三百个摊位,一天只需要一文钱。”

  

  
之所以要收费,是防止有人占着地方不用。

  

  
“住宅区,你们罗家可以在这里买套宅子,我看那套大宅子不错,你们就买那一套吧!”杨正山毫不客气的说道。

  

  
罗家可是他的附属,自然要第一个支持他的工作。

  

  
先让罗家做个榜样,也好让其他的商人过来买宅子。

  

  
“至于商业区,总共有店铺四十八间,其中十二间会留给衙门使用,剩余的三十六间则会出租!”

  

  
“这几家比较适合做客栈,你们罗家要不要租一家?”

  

  
杨正山笑呵呵的看向罗裳。

  

  
罗裳双眸闪动,“大人,这三间客栈能不能都给我们罗家?”

  

  
他是个精明的商人,如果腾龙卫真如杨正山预想的那般发展起来,那客栈无意是最稳定最赚钱的买卖之一。

  

  
整个腾龙卫目前几乎没有什么商业,军户买东西几乎都是靠走街串巷的货郎,其实这些货郎也是军户,他们会从周围的县城买一些东西,送到卫所和屯堡中去售卖。

  

  
至于客栈酒楼之类的,整个腾龙卫都没有一间。

  

  
而未来,卫城内的这三间客栈很可能是整个腾龙卫唯三的客栈。

  

  
罗裳的想法很好,可惜杨正山却摇摇头,“那可不行,老夫还想靠这三家客栈多吸引几个富商过来呢!”

  

  
“那~~”罗裳想了想,说道:“那我们罗家要一间客栈,一间布庄,一间金银铺子,一间茶馆,以及一间锦绣坊!”

  

  
“宅院的话,一套三进的大院子,五套三进的小院子,独门小院来十套。”

  

  
“这个廉租房来三十间!”

  

  
“……”杨正山无语的看着他。

  

  
这老小子在干嘛?在进货吗?

  

  
不会是想做二手房买卖吧?

  

  
“你要这么多院子干嘛?”杨正山问道。

  

  
“给掌柜和大师傅住啊!”罗裳理所当然的说道。

  

  
“五家店铺五个掌柜,一人一套三进的小院子,客栈要请大厨,金银铺子要请金银匠,锦绣坊要请秀娘。”

  

  
“普通的伙计可以住在廉租房中,但掌柜和大师傅肯定是住独门独院!”

  

  
杨正山一阵无语,好吧,罗裳这个东家还是很大方的。

  

  
“要不是看这院子太少,我还想多要几套!”罗裳有些意犹未尽的说道。

  

  
“别了,就这些吧,都给你了,其他商户来了就没地方住了!”杨正山连忙拦住这个狗大户。

  

  
如今罗家是真的富裕了,买院子都是十几套十几套的买。

  

  
“等下你们自己去挑,别忘了给衙门付银子就行!”

  

  
杨正山也懒得跟罗裳计较,继续说道:“明年三月份,我准备让商船出海,你觉得先做什么生意比较好!”

  

  
“大人打算让商船先去哪里?”罗裳问道。

  

  
“江南!”杨正山毫不犹豫的说道。

  

  
“丝绸、绢丝、茶叶、瓷器。”罗裳也是毫不犹豫的说道。

  

  
“那带什么商品过去?”杨正山继续问道。

  

  
“药材、干货、毛皮、蛇纹玉石。”

  

  
“毛皮?毛皮在江南有市场?”杨正山诧异的问道。

  

  
“当然,不过普通的毛皮不行,纯色的狐皮比较受欢迎!”罗裳回道。

  

  
物以稀为贵,虽然江南的冬季短暂且温暖,但也架不住江南富裕,总会有些人喜欢猎奇。

  

  
毛皮在江南的观赏性远大于实用性。

  

  
杨正山了然的点点头,“蛇纹玉石呢?”

  

  
蛇纹玉石应该是辽安府的特产,其质地坚韧,细腻温润,光泽明亮,色彩丰富。是一种非常好的玉雕材料。

  

  
其缺点也有很多,色彩丰富就意味着颜色比较杂,很难找到纯色的玉石,更不要说是翡翠了。

  

  
所以蛇纹玉石最适合雕刻大型摆件。

  

  
“江南的玉雕业很昌盛,而像蛇纹玉石这样的大型玉雕材料很受欢迎,不过大型的玉石运输困难,所以在江南,越大的蛇纹玉石越贵!”罗裳说道。

  

  
杨正山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。

  

  
运输确实是个问题。

  

  
想要将一块大石头从辽安府运到江南去,走陆路的话,还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。

  

  
可若是海运的话,那可就容易多了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