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团宠小青梅,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

第220章 元宵画舫

  在黑山乡,有很多孩子只读两三年,学会认些字就不再去学堂了。

  

  
苏知知:“我怎么还要上学?”

  

  
郝仁:“学无止境。”

  

  
伍瑛娘也道:“知知,你最近许久没有看书练字了吧。”

  

  
苏知知不说话了。

  

  
她最近的确没有看书写字。

  

  
苏知知把求救的目光看向周围一圈人,奈何这种时候大家全都赞成知知要念书。

  

  
连不着调的老徐都说:

  

  
“知知你还小,就算想闯荡江湖也太早了。你也不能日日闷在家里,总要学点东西,交些朋友。哪怕是人家唱戏的也得学戏文呢。”

  

  
苏知知叹一口气,知道自己是躲不过去了。

  

  
关于知知读书的具体规划,大家想法略微不一样。

  

  
“要不请先生来家里教吧?”

  

  
“哪个先生能在家里管住知知?不如我们自己上手教。”

  

  
“我们自己懂是一码事,教人是另一码事,我们没秦老头教得好,而且手上都有活呢。”

  

  
“要我说,还是送书院吧,找个好点的书院……”

  

  
“我知道,我最近已经把全长安的书院信息都打听清楚……”

  

  
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讨论得很激烈,像是在说这座宅子里最重大的事情。

  

  
苏知知高高举手:“我有问题!”

  

  
大家转过头来:“说。”

  

  
苏知知:“有没有不念书的书院?”

  

  
众人:……

  

  
郝仁揉揉眉心,这个时候才深刻意识到,在黑匪山这几年中薛澈对苏知知学习上的带动作用。

  

  
他现在真是万分想念薛澈。

  

  
经过讨论,大家拟好了一份书院名单,把合适的书院都圈出来,不合适的就划掉。

  

  
最后留下两个书院。

  

  
郝仁放下笔,略微满意地颔首:

  

  
“鹿鸣书院和珠玑书院,可以二选一。离得不算远,且都有不少女学生,声誉也很好。以知知的水平,考入没有问题。”

  

  
苏知知坐在门槛边听了一耳朵,也没太听清,回头道:

  

  
“邱夫子说过,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不管是什么书院,我得先去看看才行!”

  

  
院子里雪人化了半个身子。

  

  
今夜云重,月亮和星星躲在背后。

  

  
北风从窗户缝隙中钻入,吹得灯火左扭右摆。

  

  
苏知知坐在桌前的影子也被拉扯得变形。

  

  
苏知知拿着笔,正认真地给薛澈写回信:

  

  
【阿澈:

  

  
新年吉乐!

  

  
西北军营的伙食不好吃的话,你可以去五毒谷蹭饭。花姐姐说她已经设法给五毒谷传过信了,你和薛伯伯在五毒谷吃饭免费。

  

  
但是别去多,去多了可能会被嫌弃。

  

  
长安城过年很热闹很好看,坊间挂满了走马灯。我来了长安,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家叫高门大户。

  

  
前两日搬家的时候,我坐在马车上,看见你家了。你家门匾上写着镇北侯府,门好大好高,像我们村口的树一样高。

  

  
听说,你家隔壁就是我爹以前的家。

  

  
那宅子门上贴着好多封条,好像已经贴了好久好久。

  

  
门也很高大,檐角还雕了瑞兽,比浔州最大的宅子还好看。我才知道,原来我爹小时候住的是那样气派的房子。

  

  
我一直盯着那宅子看,可是我爹只看了一眼就不看了。

  

  
我现在住的宅子也很大,我们运气好,花很少的钱就买下来了,徐伯伯也没有绑人老母。

  

  
我原以为来到长安可以不用念书,谁承想这两日我爹他们竟然又想送我去书院了。

  

  
在念书这件事上,他们心肠真是比过年的腊肉还硬。

  

  
过完正月,我就要亲眼去看看书院了。

  

  
呜呼,人生实乃变故多端!

  

  
昭庆十年正月初一

  

  
知知】

  

  
苏知知写完落款,眉毛一挑,又在落款下面补了一句:

  

  
【哦,忘了说,我的力气变大了,他日相逢,当较腕力,输者请客。】

  

  
苏知知折好信,塞进信封里,拿浆糊封好口。

  

  
她把信写好交给家里大人,等机会合适的时候会送去西北。

  

  
苏知知的正月初一到十五都过得很充实。

  

  
花二娘和虞大夫带着她满京城玩。

  

  
花二娘手头宽裕,请知知和虞大夫去京城里的茶馆、戏楼、食肆。

  

  
别人不知道的,还以为是知知是花二娘和虞大夫的孩子。

  

  
花二娘被人误认作知知娘亲的时候,只是笑。

  

  
虞大夫对孩子一事并不执着,花二娘倒是想要个孩子,最好是像知知这样的女儿。

  

  
但是虞大夫给花二娘把过很多次脉了,知道花二娘少时服毒多,虽然都解了,但多少还是伤身,。眼下不适合生育,需要先调养几年,调养好后便可有孕。

  

  
花二娘也不强求,那就先调养几年再说,吃吃玩玩,天天好心情。

  

  
正月十五,元宵节这日,大瑜素有赏花灯的习俗。

  

  
长安城连续三日夜不闭坊,百姓可四处赏灯。

  

  
花二娘豪气地说要请宅子里所有人一起去街上吃炸汤圆,还要给所有人买面具。

  

  
大家便一起出来看花灯,吃汤圆。

  

  
走到后面便三三两两散开在拥挤的人群中。

  

  
月圆,灯明。

  

  
四处挂起的花灯汇成星河铺满头顶。

  

  
在街市穿梭的行人好似星河中的游鱼一般。

  

  
苏知知左手牵着伍瑛娘,右手牵着郝仁。

  

  
她脸上戴着刚买的猛虎面具,伍瑛娘挑了了个猴王面具,而郝仁戴着青面獠牙的傩戏面具。

  

  
“小猛虎”抬头问:“爹,长安哪里的花灯最好看啊?“

  

  
温和的声音从青面獠牙下传出:“再往前面走就是霓裳画舫,每年都会做许多花灯,精致且别出心裁。”

  

  
“那我们快去!”

  

  
曲江池畔,霓裳画舫装点得如一条巨大的锦鲤一般,舫尾系七色绫罗,遇风则展如虹霓。

  

  
画舫有三层高,上面挂了数盏精致的花灯。

  

  
灯影摇曳,照得苏知知披风上的梅花影影绰绰开了一半。

  

  
“那个灯笼好看!”苏知知一眼就看中了个鱼龙转影灯。

  

  
那灯罩外刻了许多游弋的鱼影,花灯内设置了机关牵引灯罩,灯罩快速转动时,鱼影又化成连绵的波浪。

  

  
伍瑛娘见苏知知着实喜欢,正打算掏钱买,却听见老板娘道:

  

  
“一盏花灯五百两。”

  

  
伍瑛娘掏钱的手不动了。

  

  
花钱也不是这么个花法。五百两?她不如给秦老头一百两,让秦老头在岭南做十盏花灯。

  

  
苏知知也知道五百两太贵了,有钱也不能当傻子。

  

  
老板娘又笑道:“要么花十两银子来猜灯谜,若是能连着猜中十个,能任选花灯带走。”

  

  
言下之意,若不能连着猜中,十两银子片就打了水漂。

  

  
长安果然是销金窟。

  

  
伍瑛娘和苏知知听说猜谜后,却都瞬时眼睛放光地看郝仁。

  

  
郝仁咳嗽两声,掏出银子:“咳咳……可以试一试。”

  

  
可老板娘接了银子,继续道:

  

  
“今年的规矩改了,只能让孩子猜,大人可是猜不得的。”

  

  
郝仁:???

  

  
“我猜?”苏知知先是意外,然后就跃跃欲试道,“那就我来吧!”

  

  
画舫的小厮取来一个镀金的瓶子,让苏知知伸手抽灯谜。

  

  
“左看马靠它,右看它靠马,左右一起看,脚踩万里沙。打一字。”苏知知念出口。

  

  
下一瞬她就眉开眼笑:

  

  
“是驼!骆驼的驼。”

  

  
她去年在西北的时候就见过骆驼,可不就是脚踩万里沙么!

  

  
同一时刻。

  

  
画舫另一头。

  

  
戴着鎏金神鸟面具的女童,拿着同样的灯谜,开口:

  

  
“我猜出来了,是驼字。”

  

  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

  
苏知知:为什么要看书学字?

  

  
郝仁:你看,能挣花灯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